维基体育官网乔丹体育再“叩关”仍想收割一个时代?乔丹体育于2011年IPO过会,之后迟迟没有下文,直到全面注册制启动后才迎来了转机:2023年3月4日,中乔体育上交所主板IPO的申请获受理,拟公开发行5000万股,募集资金12.11亿元。
曾一度有望成为A股体育第一股,乔丹体育为何反而沦为IPO的钉子户?令资本市场左右为难,乔丹体育到底怎么了?国潮之下,晋江鞋企早已脱胎换骨?
早在1979年,晋江陈埭镇就打响了进军鞋业的第一枪,成为福建省首个亿元镇,拉开了晋驰骋全国的序幕。
此背景下,让品牌名字进入消费者的脑海,让品牌牢牢占据消费者的心智,成为晋江鞋企的重中之重,乔丹体育也未例外。
乔丹体育走了一条打擦边球之路,蹭篮球巨星飞人迈克尔·乔丹的影响力,从而走进大众的视野,最终名声大噪。
据公开资料显示,2000年1月1日至2004年5月18日,乔丹体育在广告费用、赞助体育和公益事业上共投入5317万元;2010年,全年在央视广告上投入近7000万元。
乔丹体育于2011年11月过会,原本有望成为A股体育第一股,却不想迈克尔·乔丹站了出来,控诉前者侵害商标权和姓名权。
乔丹体育认为,乔丹一词与迈克尔·乔丹并无瓜葛,而是南方之草木的意思,撞名纯为巧合;而迈克尔·乔丹认为,这不过是文字游戏,吃的就是其名声的红利。
最终,乔丹体育败诉了,须公开澄清其与迈克尔乔丹之间的关系,停止使用企业名称中的乔丹商号,以及停止使用注册五年以内的涉及乔丹的商标……
据企查查的数据显示,2021年1月12日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企业名称变更为中乔体育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乔丹体育在全国拥有5700多家门店,营业收入为29.1亿元,同期李宁为94.79亿元、安踏为74.1亿元、特步为44.57亿元维基体育官方入口。
到了2021年,乔丹体育在全国拥有6000多家门店,营业收入为59.31亿元,同期李宁为225.72亿元、安踏为493.3亿元、特步为100.13亿元。
据艾媒金榜最新发布的《2021年国产运动鞋品牌排行TOP 15》显示,乔丹体育位列第七位,排名已不如鸿星尔克、回力等品牌。
艾媒咨询表示:在国潮文化的带动下,国产运动鞋品牌对潮流与品牌热度的把控将直接影响品牌与产品的生命力。
譬如,鸿星尔克2021年因为巨额捐赠被消费者眷顾,品牌力以及品牌形象得到大幅提升,成为行业的关键词。
事实上,转型较慢在业绩上也有体现:2019年~2022年上半年,乔丹体育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5.91亿元、49.28亿元、59.31亿元、30.9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32亿元、7.38亿元、6.95亿元、3.63亿元。
乔丹体育与迈克尔·乔丹的官司结束了,但与耐克的官司仍在继续,后者要求赔偿1000万元,目前该案正在二审中。
据乔丹体育的招股说明书显示,一审判决结果:两被告于判决生效之日起立即停止侵害原告第991722号和第4581865号商标的注册商标专有权的行为,即发行人停止在生产、销售的鞋产品上使用诉争标志。
其实,乔丹体育的擦边球打法,往日在晋江也不乏效仿者,但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完善以及安踏、鸿星尔克等品牌出圈,这个打法不再吃香。
对此,一名业内人士告诉锌刻度:乔丹体育成为一个‘异数’,与早期走了捷径有关,尽管不是高仿的打法,但‘山寨’的呆板印象仍难以改变。
这其中,安踏堪称典型,从不起眼的小角色逐步成为市场的大玩家,在业绩不断成长与市值不断增长的双重加持下,光芒甚至盖过了耐克与阿迪达斯。
据安踏2022年的中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为259.65亿元,同比增长13.8%,体量已超过同期的耐克与阿迪达斯。
据新华网发布的《国潮品牌年轻消费洞察报告》显示,78.5%的消费者更偏好选择中国品牌,比国外品牌选择偏好度高72%。
湖南工商大学教授尹元元公开表示:国潮就是以国有品牌为载体、以优良品质为内涵,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强劲营销下,既能满足年轻消费者个性张扬以及对时尚的追求,又有助于传统文化回归而产生的一种潮流。
总而言之,困于商标之争的乔丹体育,与文化自信并不搭调,从而没有赶上风口,令营业收入增长乏力,这才渴望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打一个翻身仗。